低头想想,似乎我上一次进教室也就是上PMP的时候了,然而那次也已经不是太像我记忆中的教室.
记忆中的课堂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,更是这群孩子们的生活空间.抽屉里有吃的喝的玩的, 上课时间再怎么严肃安静, 下课了以后甚至能比一个小集市更热闹. 未来的清华学霸不是在埋头解题就是拿着自己的思路跑去找老师,男生们夹着篮球一窝蜂的冲下去打算在这十分钟内一决胜负,女生们…其实我也不知道她们在干什么, 因为我过去就被赶走了. (捂嘴笑
从高中教室出来以后, 似乎再也没有体验过类似那种紧张的氛围. 当时紧张的也就只有氛围, 反正我是一点都不紧张的. 倒是长大以后进的教室,虽然教室布局松散,桌椅的摆放更像是一个研讨会,但是每一个参与的人都如临大敌,预习笔记录音拍照要课件复习一个都不能少.这和长大以后进教室是要收费这一点有很大的关系, 而且收得越贵的课程, 其紧张程度似乎也越高.
我在学校里一直都不是排前几名的,成绩视课程有趣程度呈正态分布,太无聊的课程必须垫底, 比如数学;一般有趣的课程参考老师颜值个人气质等因素呈线性增长,比如英语,语文; 太有趣的课程基本都是发疯,比如生物,体育等等.自从初三以后开始流行看漫画以后, 上课时间的活动也就从发呆走神开始朝和老师斗智斗勇转移.
上课看闲书这件活动应该是贯穿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六年中学生涯,学霸除外.从巴掌那么大的《机器猫》, 到十六开的单行本, 又到板砖厚的《大唐双龙传》, 似乎这一生的阅读量有50%是集中在了这六年. 围绕着这些闲书的运输,阅读,风控, 似乎也可以写一篇小文了.
运输|Logistics
我们当年的学校并没有对课外书严查到变态的地步, 所以一般背书包上学的同学只要把书放在书包里, 就可以大摇大摆的走进校门. 至于不爱背书包的男生们, 那要带书进学校全靠「夹」「塞」「揣」「换」四字诀.
「夹」字诀.
夹字诀是最简单的一种,用两本合规书籍一前一后夹住闲书,双手抱于胸前即可.见了老师,主动打招呼,点头微笑, 快步错身而过即可化解危机.
「塞」字诀
「揣」字诀
此诀分表里二式.
揣字诀·表, 适用于像早年《机器猫》那种的小本漫画, 一般校服口袋即可. 但数量不能太多, 不然甩来甩去的, 非常扎眼.
揣字诀·里, 通用方法,把书籍微卷之后顺入袖子. 容量视书籍和手臂长度而定.遇见老师时切忌抬手招呼,须以鹌鹑状轻鞠小躬,同时配合低头娇羞小步跑开则效果更好.
「换」字诀
换字诀乃四字诀中的最高境界,极其凶险, 须施术者胆大心细.或眼明手快, 或呼朋唤友, 总之只要把那只拿着一整叠书的手, 换到一个老师看不见的地方.
阅读|Reading
书既然带进来了就要看,在课堂上看书其实也是一门学问.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,有些老师只喜欢在讲台上讲课,或站或坐; 而有些老师则是全屏打击, 可能出现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. 究其根本无非也就是「偷梁换柱」「暗渡陈仓」和「正大光明」三招.
所谓偷梁换柱,就是把书套进一本教科书的书皮里.看书时, 需要同时关心老师讲课的节奏, 该看书本时低头, 该看板书时抬头. 此法切忌沉溺, 不然老师出现在你身边你还在低头看书就尴尬了.
再说暗渡陈仓,我念书那会儿, 有很多人喜欢把书排成一排, 这样就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, 只要不是在前2~3排, 基本可以挡住来自讲台的一切视线.
至于正大光明,字面意思,直接放上来看. 此法仅适用于当前课程的佼佼者, 比如英文课堂上的VIP, 数学课上的华罗庚.
风控|Risk Control
那些时候我们不懂风控,但是我们也已经学会了,漫画书最好不要都放在一起,和老师谈判的时候要低微以及要时刻提醒老师我要赔多少钱。现在想想我当年应该干的不错,并没有因为被老师没收漫画而赔过钱。